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研究报告(网友来稿)
--------------------------------------------------------------------------------
重庆市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申群友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系重庆市教委1996年批准立项的基础教育科研“双百工程”重点课题,1998年再次经重庆市教委确认为市基础教育科研重点实验项目;它也是荣昌县人民政府1999年批准立项的县软科学重点实验项目。
通过5年的实验,经测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验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构建了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管理模式;通过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学科教学衔接、学生学习指导衔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衔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衔接等途径,达成了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目标,全面推进了实验学校乃至全县的素质教育。
下面,我们分别从“课题提出、实验界定、实验目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和内容”,“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讨论与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课题提出、实验界定、实验目的、研究方法
一、课题提出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 ‘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从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来看,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素质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初中素质教育和小学素质教育基本上分别属于两个封闭的系统:第一、教育者,农村中、小学校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分属不同的学校,他们之间在工作上的联系、沟通、衔接很少,教学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第二、教育内容,单说我国现行的“六•三”学制课程,小学科目少,初中科目陡增;小学教材的知识密度小、难点少、坡度缓,初中教材的知识密度大、难点多、坡度陡。第三、受教育者,尽管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生都应进初中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但仍有极少部分学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受完义务教育;就是小学生升入了初中,他们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的差别也较大。
总之,由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由小学、初中分段实施等种种原因,现在教育部门对初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内容,初中、小学学生知识衔接、学习衔接基本技能的培养,道德行为训练与道德情感培养等方面基本上未作通盘考虑,这样,相当多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相比较,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不仅表现为课程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学习质量要求的提高,另外,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要求也明显更高,这样,学生学习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流失,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九年义务教育有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小学教育起点的高低,小学高年级的教育教学与初中一年级教育教学能否较好地衔接,是影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乃至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此,研究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二)国内研究的概况
国内专门研究初中素质教育和小学素质教育相互衔接的课题比较少见,我们仅发现了苏州市盛泽二中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东山区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研究”,山东省临沂下位一中的“农村中小学衔接问题研究”。
而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中的某一个方面的单位比较多:如上海市的“中小学德育横向渗透各门学科的衔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衔接与过渡的研究与实践”,苏州市第十二中学的“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实验学校的“中小学学生衔接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三、四学段的衔接”;江苏省武进星晨实验学校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实验研究”;四川省开江县任市中学的“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的“中小学衔接中双边教育行为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办法”;北京市九十中学、一一四中学的“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河北省南皮县刘八里乡张庄中学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实验研究”;武进市洛阳中学的“中小学美术衔接教学的研究”;江都市实验中学的“关于初中与小学教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成都市实验中学的“中小学主体性学习衔接及延伸实验研究”;我市重钢子弟校“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研究”等等。
(三)实验研究的重大意义
开展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研究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实践方面,它有助于解决农村小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初中学习而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辍学现象日趋严重的棘手问题,从而有助于保证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有助于加快农村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
理论方面,它能够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
为了加快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区域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对初中和小学的素质教育进行通盘考虑,研究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问题就具有了重大的价值。
二、实验界定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基本要求,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开发学生潜在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国民教育。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它的涵义是整合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和小学素质教育资源,使参与实验镇(乡)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素质教育与小学素质教育相互衔接,使它们形成一个能够发挥最佳教育功能的整体。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农村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在教育者、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机地衔接起来。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是系统论。系统是指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由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如果对系统及其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从整体优化角度注意协调处理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两个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发挥最佳的功能,将会使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整体。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的自变量是:促使农村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相互衔接的措施与方法;本实验侧重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中小学语、数、外学科教学衔接,中小学生学习指导衔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及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衔接。因变量是:农村初中和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
三、研究目的
(一)构建合理的农村镇(乡)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管理模式。
(二)探索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三)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实验研究对象的取样:学生,实验班与普通班平行编班;随机抽取。
教师,参与实验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实验学校的教师等。
荣昌县双河镇中心小学、路孔镇中心小学、新峰乡中心小学、益民子弟校小学五、六年级各两个班。
荣昌县双河中学、路孔镇初级中学,新峰乡初级中学、益民厂子弟校初中2000届、2001届一年级学生各两个班。
(二)实验方法
自然实验法和比较法。
(三)实验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验中的各种措施有利于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基本综合素质得到主动全面地发展,使中小学教育能够较好地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对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实验遵循中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客观、全面地分析处理问题,使之符合客观规律,有序发展。
3、整体优化原则:运用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把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不同层次的结构作为实验方法论基础,在不断自我调剂、优化组合中形成最佳结构,发挥最佳功能。
4、协同性原则: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中、小学教育之间,中小学教育各要素之间,各教育渠道之间,各年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人际之间,都要坚持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5、实效性原则:实验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扬长避短,讲求实效。
(四)实验周期
中、小学两轮实验一个周期一般为3年。
第一个周期的起止时是1996年——1999年。
小学实验:2年(1996年——1998年)。双河镇中心小学、路孔镇中心小学、新峰乡中心小学、益民厂子弟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各两个班。
中学实验:2年(1997年-1999年)。双河中学、路孔镇初级中学、益民厂子弟校初中2000届、2001届各两个初中一年级。
(五)实验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1995年10月—l996年6月)。
拟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对象,组织研究队伍,制订实验方案。
2、边调查边实验阶段(1996年6月—l997年2月)。
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组建实验班级。路孔镇、新峰乡小学1996届毕业班开始实行自主小学毕业考试,研制并试用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3、实验阶段(1996年9月—1999年9月)。
根据调查报告和实验目的,组织各实验班调整课时计划,全面开展活动,实施实验方案,定期小结,不断积累资料,建立资料档案。
4、分析总结阶段 (1999年9月—1999年12月)。
写出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及单项经验总结、测查报告,整理实验中的过程性资料,展出提高实验教师、学生素质和社区(镇(乡))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衔接实验成果,请重庆市有关专家现场结题评审。
5、推广实验阶段(1999年12月—2004年6月)。
在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推广“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实验”中取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和内容
一、建立合理的农村镇(乡)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管理模式研究
现行的农村镇(乡)中、小学教育管理体系一般是初中和小学的教育管理自成体系,横向间的联系甚少,中学行政和小学行政在教育管理工作上互不相干,联系很少,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几乎是“各家自扫门前雪”。
这极不利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极不利于达成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目标。因此, 我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际出发,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充分运用决策、计划、组织、监控等基本管理职能,用科学管理方法,以有效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人、财、物、时、信息等要素的效用。
要求各镇(乡)教委必须制定并采取有利于初中、小学相互衔接的教育管理措施,中、小学行政之间要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上的衔接,中、小学教师之间要强化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联系、沟通,构建一种以实现中小学素质教育相互衔接为目标,整个镇(乡)从教委到中、小学行政再到中小学教师之间都相互衔接的管理体系。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构建了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一•三•二”三维结构教育管理模式:
一维:管理目标——实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
二维:管理措施——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
三维:管理体系——镇(乡)教委;学校行政;学校教师。
二、实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实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途径很多,我们确定的研究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
第二、中小学学科教学衔接研究;
第三、中小学学生学习指导衔接研究;
第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衔接研究。
(一)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
品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整个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将儿童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分成了彼此联系的5个阶段:0—1岁(婴儿期),主要是适应性时期;1—3岁(幼儿期),为品德萌芽阶段;3—6、7岁(学前期),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时期;11、12—14、15岁(少年期),这是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14、15—17、18岁(青年期),这时期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
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属品德发展的少年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品德发展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少年期的学生可塑性大,又即将进入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因此,从小六到初一是德育衔接的一大良机。
德育应坚持教育影响连续性原则,即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进行。
这是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由许多由低级到高级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长期积累的过程;德育内容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德育前后连贯,循序渐进方可取得应有的效果。
1、中小学德育衔接目标
探讨目标一致、相互衔接、合力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新体制。
2、德育衔接的主要内容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学习正确思想方法、树立法律法规意识、了解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初步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3、德育衔接的实施途径
(1)德育课程衔接:通过课程开展是当前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进行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德育衔接: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如团队活动、社会调查、参观、社区实践服务、中小学生“手拉手”系列活动。
例如双河镇实验点开展了中学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到小学主持德育活动,上思想品德课、团课活动;教师节、毕业前夕,中学组织团员向各位任课教师献礼活动;小学开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主题班队活动;中、小学实验班学生一起参加“行为规范指导我成长”、“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中小学开展 “学生一日活动卡”活动等。
(3)环境课程衔接:在中、小学校园、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和其他公共场所张贴中外名人画像、名言、格言等,在中、小学校园内写出“两规一守则”(“两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庆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一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发挥环境课程的育人作用。
(4) 建立家长学校:使家庭、学校德育目标一致,德育内容衔接。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家庭与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否一致,家庭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否衔接,家长德育的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学校德育的成败。
⑸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将心理教育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开展有关的活动。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综合各实验校成果,编制了《中小学德育衔接目标、内容,活动一览表》。
中小学德育衔接目标、内容、形式一览表
德 育
总目标 小学六年级
德育目标、内容 小学六年级
德 育 形 式 初中一年级
德育目标、内容 初中一年级
德 育 形 式
爱祖国
1、了解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
2、知道四大发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3、知道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物产少,初步懂得控制人口、珍惜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道理
4、懂得自己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小主人,立志为建设祖国刻苦学习
1、演讲赛:
祖国礼赞
2、主题会:
祖国在我心中
3、观看爱国影视
4、讲座::
中国国情
5、社会调查:
祖国在前进
1、懂得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努力做热爱祖国的“四有”公民
2、懂得爱祖国是一种美德,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权利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悠久、山河壮丽
4、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斗争历史
5、深入了解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1、演讲赛:
可爱是祖国
2、主题班会:
知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人民
1、懂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明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初步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支持老师、家长工作,关心老师、家长健康
1、主题班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主题活动:
⑴收集英雄模范图片及事迹
⑵学雷锋送温暖
1、懂得人民哺育我成长的道理
2、明确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
3、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4、把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之中
1、讲座:
人民哺育我成长
2、演讲赛:
爱我人民
3、讨论会:
我为人民做什么
4、主题班会:
我为人民学本领
5、观看电影:
《焦裕禄》
爱科学
1、明白科技能为人类造福
2、能开展简易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3、懂得迷信是违反科学的,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1、故事会:
科技造福人类
2、主题班会:
科学与迷信
3、评选活动:
评选科技小能人
1、明白科技发展对人类的推动作用,热爱科学
2、积极参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3、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1、演讲赛:
科技进步
2、主题班会:
如果没有创新……
3、评选活动:
评选科技小能人
爱
社会
主义 知道建国后我国建设取得的一些突出成就 调查访问:
好 懂得只有才能拯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调查:
好
中小学德育衔接目标、内容、形式一览表(续)
德 育
总目标 小学六年级
德育目标、内容 小学六年级
德 育 形 式 初中一年级
德育目标、内容 初中一年级
德 育 形 式
爱劳动
1、明白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的道理
2、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3、牢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4、能通过劳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
5、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1、讨论会:
幸福是怎么来的
2、实践活动:
家长的好帮手
3、主题队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评选活动:
评选劳动小能人
5、学雷锋,学赖宁
1、明白劳动的意义和劳动光荣的道理
2、懂得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明白热爱劳动是传统美德
4、能够熟练地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学会一门劳动技术
5、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6、珍惜劳动成果 1、劳动教育:结合劳技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劳动意义教育及技能训练
2、实践活动:
我帮家长干家务
3、开展劳技比赛,评选劳技小能人
4、交流会:
我是怎样珍惜劳动成果的
5、雷锋在我身边
遵规
守则
1、牢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庆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
2、能用小学生“两规以一守则”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3、人人争做优秀的小学毕业生
4、初步学习一些与小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5、遵守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6、初步了解团的知识
7、初中团干部到小学上团课 1、“两规一守则”情境教育活动:
评选“两规一守则”标兵和进步显著者
2、主题班会:
争做新世纪的小主人
3、法规讲座:
应知应会法律法规常识
4、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报告
5、竞赛:
争当学法、懂法、守法、宣传法的先进“红领巾”
6、道德讲座:
遵守道德规范
7、“一分钟目标卡”活动 1、熟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庆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
2、能用中学生“两规一守则”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3、人人争当合格的初中生
4、进一步学习一些与初中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5、遵守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规范守则”指导我成长活动:
评选“两规一守则”标兵和进步显著者
2、主题班会:
⑴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开展学法、懂法、争做守法小公民活动
4、如何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5、观看电影:《少年犯》
6、“一分钟目标卡”活动
中小学德育衔接目标、内容、形式一览表(续)
德 育
总目标 小学六年级
德育目标、内容 小学六年级
德 育 形 式 初中一年级
德育目标、内容 初中一年级
德 育 形 式
爱集体
1、个人离不开集体
2、学会过集体生活
3、明白在集体生活中应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4、与人合作意识强
5、能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6、珍惜集体荣誉
7、甘心为集体利益吃苦
1、演讲:
集体力量大
2、活动:
⑴我是集体小主人
⑵我为集体添光彩
3、主题班会:
为了集体
4、观看电影:
《祖国的花朵》
1、大家齐努力、建设好集体
2、关心爱护自己所在的集体
3、服从集体的要求和决定,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4、在集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5、敢同危害集体利益的人或事做斗争
1、演讲:
个人与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