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深度解析?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学习经典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论语 学而篇01》到底学什么,怎样学。【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么?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么?”
【解析】
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学而时习之”第一个人“学”指的是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很多人把学习当作知识,那么这种认识就有些偏差了。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做不了了。
细读《论语》全书,我们不能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之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知识的渊博,而是做人做事的学问,即“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强调的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的学习知识,造就出来的只会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学”之后该如何“行”呢?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学习知识,那么该如何行?无非是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做事。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学堂里形成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
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即“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每个人在阅读学习中得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经验的体会,在不断的反复磨砺中得到升华,这不就是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嘛!
再来看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李白曾有诗言:“古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凄凉的精神。活着的时候很有可能,没有一个人了解他,有时甚至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其思想的伟大价值。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寂寞中,多么期望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与他谈论学问,和他有着共鸣,能够与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所以“有朋自远方来”,这里“朋”可并不是指普通的朋友,而是指知己。“远方来”也不是简单地从远地而来如此,不但是指空间上的远方,亦是指时间上的远方。“人生难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士为知己者死”从些话语中不难看出有这样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自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说明真正的知己很难得。
得不到别人不理解你怎么办?
处世交友都是人生要义,当以人和为乐事,“人不知而不愠”才是我们做学问为人为事的最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整日怨天尤人。
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快乐。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幸福快乐,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总结及感悟
《论语 学而篇》开篇的这几句话,并不是简单谈读书学习这么简单,而是讲如何学做人,如何做学问。学而时习,与朋友共,不为人知而不愠,就能不断增进美德,开启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滋养,思维得以拓展。如此,就会踏上真正的心智成熟之路,进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修成君子。
读了论语十则后你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学而》、《论语·为政》等篇目节选出来的关于学习的言论。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对学习有着一脉相承的看法。这些看法现在仍然可以看作是金玉良言。
《论语》十则首先强调了学习态度,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短处。很多人不擅长于发现他人的优点,甚至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这种态度肯定会让自己固步自封,学不到什么新东西。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学会看到他人的长处,真心地肯定和赞美,并以他人为师,好好学习。唯有这样,我们的长处才会越来越多,才会贬得越来越优秀。所以谦虚的另一面,其实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眼睛。
二是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人都有虚荣心,人人也都怕别人说自己肤浅。于是,很多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想方设法假装自己很博学。这让我想起郑渊洁的一个故事。郑渊洁讲他年轻时曾参加过一个笔会,大家发言时谈起自己新近看的书,作家都是外国的,名字很长——仿佛越长代表的文化越多越高深。都问郑渊洁看过没有,郑渊洁诚实地说没有。轮到郑渊洁发言时,他忍不住调了回皮,自编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外国作家名,问在座的人是否都看过“他”的作品。没想到很多人居然点头。诚实是学习中珍贵的品格,面对朋友、师长甚至学习,都不妨提醒自己做一个诚实的求学者。
三是坚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不经过时日的积累和检验,完全看不出学习的成效。当今非常流行的一个管理学上的10000小时理论,其实说的也是坚持的力量。孔夫子在很早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坚持,还要耐得住严寒困苦,才能炼就松柏之常青。
《论语》十则还讲了三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一是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如果不温习,就如同蜻蜓点水,很快就忘,甚至风过无痕。所以需要时长拿出来温习。有人说,一本书看过后,如果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相当于只是追求了阅读中的快感。而狭义的学习,则或许连快感都不会有。所以,要温习,更要结合笔记进行温习。
二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缺一不可。思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手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学习中,如果没有一点怀疑的精神是不可能有创新的。
三是榜样。“见贤思齐”,以贤能的人为标杆,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为之努力;而见到不贤能的人,则要暗暗地对照自己进行自检自修和自省。“一日三省吾身”,只莽撞超前,而不回头总结,亦是事倍功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