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数学教师要逐步通读小学数学
1
—
5
年级新(旧)教材的全册教材,读
懂本册教材,
知道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单元、
本册教材及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与
作用,
尤其要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注意知识间前后衔接与孕伏,
合理组织教
学。
(
1
)备课先要找准数学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明确每一单元、课时的重点、
难点,制定出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
2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数学教材中配套的
学具、课件加以操作备课。
(
3
)一期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有意识的在知识内容上加以渗透、过渡二期课
程的理念及内容。
(
4
)我做为新教师备课必须备祥案,课后写好教学反思,还需对实施的教
案先要进行说课后再进行上课。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
件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确定具体、恰当的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
标。
(
1
)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明确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
等应达到的哪一级(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的深广度。
(
2
)
“过程与方法”
目标要明确通过什么手段或措施使学生经历哪些基本的
数学活动过程,形成哪些数学基本能力,体会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明确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习惯,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
4
)教学目标要有层次,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并能检测、可操作。一、
二年级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保证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
三、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和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
1
)新授课要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数学教学的起点,把握知识
迁移的学习过程。
在考虑学生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
把教材的逻辑顺序
(知识结
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认识结构)结合起来考虑整个教学过程。
(
2
)练习课要起到新授课的补充和发展的作用。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向
技能技巧转化,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特别要精心选编练习
题,精心安排练习的层次,精心做好练后讲评。
(
3
)复习课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使之系统化。教学中要把分
散的数学知识进行串联、归类、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纳入到学生
己有的数学知识系统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
4
)教学中可改变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
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的广泛的数学活
动经验。
四、课内要有一定的练习量,合理分配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通过多种练
习形式来逐一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学计划,
以达到课
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
1
)课内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和数学素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
用
1
—
2
分钟进行口算、估算、笔算能力的训练等;在计算教学中应重视算理、
提倡算法多样性,
语言表达要完整;
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等。
加强
数学基本功训练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并有具体的想法和措施。
(
2
)练习设计、选择目的要明确,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可选择性等原则,
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平时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的知识检测与评估。
(
3
)对数学拓展的内容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为主,不要盲目拔高教学能力要求。
五、
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及情感的交流,
尤其对学习后进生更
应多关注及关爱,
课堂中多给予机会,
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可适当建立帮
困制度、制定帮困计划,落实帮困措施,提高教学合格率。
(
1
)建立帮困档案,分析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原因,如是数学基础知
识欠缺,还是学习习惯差,还是思维能力方面等问题。
(
2
)逐一制定帮困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分别处理,及时巡视反馈其效果。
(
3
)对数学中认知水平把握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对学生习
惯差造成成绩下降的同学,
加强行为习惯培养而不降低教学要求,
而对学习能力
有限的学生可以在保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能力要求。
六、
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创设密切学生生活的情景。
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思考,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最
后解决问题。
(
1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设课堂教学
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
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
爱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数学体验性学习,感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
2
)创设问题情景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力求简洁、实用,突出重点。
(
3
)问题意识的培养要重过程轻结果。
七、在合作学习交流中,完善学习评价机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
自评、
互评从课堂教学制定的目标与要求上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情感与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
、
“数学认知水平
(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
、
“数学
学习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三方面进行逐一评价。
(
1
)评价数学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
(
2
)评价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还有那些学生不够适应。
(
3
)评价教师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找出自
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调整教学计划。
(
4
)评价提倡过程性评价,以激励学生为主。
八、
根据校本教研,
解决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并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
1
)校本教研要围绕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目标。
(
2
)教研活动保证二周一次,每次
2
小时,全员参与,明确每次活动研究
的主题,提出研究期望的目标。
(
3
)随着二期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问题、薄弱环节将随之产生,各教研
组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保证二期课程顺利推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