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如何进行启蒙教育?
听音乐,能让宝宝爱听的音乐。讲故事。多说话。
宝宝1岁4个月是否上早教课堂?
只在心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不够的,再真诚的心意,再美好的愿望都必须付诸实践。不去实践,理想只能是梦想,对宝宝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宝宝一出世就安排合理的早教,宝宝生长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方法,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种责任,对孩子则是一生的幸福!
许多父母对早教重视不够,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主要原因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进行教育。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在140亿个左右,大多数在3岁前就形成了。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已经发育完备,具有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开始早期教育。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接受教育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教育很重要,孩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对孩子教育和开发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智能的发挥,而开发和教育得越晚,越不利于潜在智能的发挥,儿童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展现。如果父母能够重视早教,尽早地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是对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贡献。
只不过在这个阶段需要给予的教育不是通常所说的“知识教育”,而是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的能力教育。比方说在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可以通过合适的小游戏对孩子进行刺激,帮助他们更快地学会说话。在平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非常重视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冷不冷,热不热等,却很少有人认真地思考过孩子在各阶段的发育特点与潜力。孩子从出生开始,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相应的早教内容和方法,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时期的重点,才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促进孩子智力的开发。
1. 1~3个月:这一时期的宝宝的接受能力不是很明显,训练的重点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先天反射,另一方面还要尽早建立后天条件反射,如定时喂奶、定时解尿、定时入睡等,越多越好。也要重视孩子听觉和视觉的训练,让孩子听各种不同的声音,看各种色彩鲜艳的东西。
2. 3~6个月:这个时期宝宝比较好动,训练重点是手的抓握能力和全身运动的功能。如让孩子伸手抓取玩具。也可以进行撕纸训练,纸张要用比较脆一些的纸,那样的纸更容易发出声响,妈妈先进行演示,让孩子进行撕纸。另外,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多用一些单音节的发音词,比如啊、哈、哇等,说的时候尽量拉长语调,这样宝宝学起来就更容易些。
3. 6~9个月:训练重点是练习翻身和爬行。在训练翻身和爬行时,父母要想尽办法激发宝宝的兴趣,比如可以先在地上一边爬,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宝宝跟着爬的时候要和宝宝一起爬。
4. 9~12个月,这个时候宝宝可以学习走路了,因此要把训练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独立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上。父母可以帮着孩子走路,慢慢地增加松手的次数和时间,孩子跌倒了不一定是坏事;还要注意和孩子的交流,使宝宝学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词语;可有意地培养宝宝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5. 1~2岁:训练重点巩固、强化宝宝的肢体动作机能,加强宝宝走、跑、跳等动作的灵活性。这时父母可以多放手,使宝宝能更长时间的独立行走,偶尔摔一下,对宝宝学步不是坏事。给宝宝一些画笔,让他们尽情地去表现,不要刻意规定画什么,让宝宝随心所欲地涂抹,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6. 2~3岁:在这一阶段要多和孩子交流,重点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你好!”“我要……”“妈妈,再见!”。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学会了翻书,所以有空就多拿一些书给孩子玩,培养孩子对书的亲密感。
7. 3~4岁:这阶段的宝宝的训练重点在于记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父母要进一步加强宝宝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时间就说,还要多说,不要总是重复相同的话,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同时要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玩耍,逐渐建立起生活和行为的规范。
身为父母,必须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日常与宝宝进行的交流接触、游戏以及训练,必须符合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拔苗助长的做法将徒劳无功,事与愿违。父母唯有加强相应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科学地实施早教,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此外,对孩子进行早教,还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宝宝”。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时,父母就要多留心了:
1. 睡眠过多,看起来非常乖巧,整天昏昏欲睡,不吃、不闹、不哭,过于安静。
2. “惊厥”样点头,拥抱状抽搐,或者哭的时候声音尖、直,无声调变化。
3. “外貌特殊”,多见于遗传性疾病,这一点比较容易观察出来;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宝宝面容发黄无光、发际很低、额径较狭,有通贯掌及小手指分节缺少等异常外貌。
4. 宝宝没有食欲、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易吐奶;很晚才学会笑,对周围环境也不注视,不理睬;对声音不敏感,对玩具无兴趣;流口水,1岁以后仍不停止;幼儿期有无目的、过多的活动等。
如果发现了“问题宝宝”,就要及早地医治或进行相关的强化训练,以防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此外,相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孩子实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