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兴趣培养 > 正文

中国教育未来总体发展趋势是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1978-2013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7%;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104.1%;高中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34.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提升到67.5%。从经济追赶的国际经验来看,在自然资源、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源三大资本中,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而教育是将潜在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发展目标,必须秉承教育强国的理念,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下,我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将呈现出几大明显的趋势。

一、学前教育与老年教育将蓬勃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是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无论美、英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人口大国,都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国家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普及,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这是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影响未来综合国力的大事。我国有一亿多学龄前儿童,规模世界第一,学前教育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向早期教育延伸,学前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成为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带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二)老年教育的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于1999年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3年,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占人口总数的14.8%;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占人口总数的34.1%。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需求亦纷繁多元,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之急需,也有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之要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仅会成为老年人尊严养老的必需,也将成为全社会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发展被誉为事关老年人生命尊严的老年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年教育,解决的不是老年人受教育的问题,而是通过老年教育这一平台,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积极老龄化,保障老年人尊严养老的权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回顾三十多年发展历程,自1983年山东省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开始,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在一无编制、二无经费、三无校舍的艰难困苦中蹒跚起步,历经萌芽期、推广期和成熟期,取得了长足发展。老年群体的积极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只有使广大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才能真正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高等教育将在高水平上普及化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991年仅为3.5%,1998年为9.8%,2002年为15%,至2013年达到34.5%,学生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自1999年扩招开始,8年时间彻底改变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格局,我国进入了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首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强大支撑。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使欧美各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扩张也成了世界性潮流。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未能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支持。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进入稳定发展期,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才为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高等教育的扩张式发展根本改变了精英教育的状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空前提高,办学结构日益多元,教育品种日趋丰富。除普通高校之外,还有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等。这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项目,适应了教育需求的复杂性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复杂性。

根据8年高速发展形成的格局,将21世纪前期定性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局,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认识。第一,“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将给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第二,《2005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提供了一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预测,2020年毛入学率在30%-50%之间,这说明1999-2007年形成的大众化规模会趋向稳定。据预测,在2000-2050年之间,我国高教学龄人口有两个高峰、两个低谷。2000-2008年,高教学龄人口为9800万-1.17亿;2009-2022年,将降至9300万;2023-2033年,又会升至1.01亿;而2034-2050年,将再次减至9000万以下。这组数据说明,18-22岁的人口在50年中经过预测虽会有以上增减,但因上文所述毛入学率的递增,在读生总量应该呈稳定甚至增加的趋势。

三、职业教育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工业化迅速推进,服务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出现向发达国家趋同现象。2015-2025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特别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终完成新型工业化。服务业也将加速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持续上升。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迅速下降。在这一阶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崛起或者经济追赶至关重要,此后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成熟期。因此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起飞中后期”,对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的技能和技术与管理素质的人才将会有巨大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典型的就业教育。职业院校以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同时,职业院校也是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大提高,进入教育较发达国家的行列过程中,新增教育规模的相当大的部分都将是职业教育。

四、创新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国家、民族的进步归根到底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同时,创新教育又是时代的要求,只有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宗旨,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国家与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露出来。学校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各方面的建设事业,为推动各项建设事业作贡献。这就要求必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这就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伴随着21世纪激烈竞争的脚步,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悄然而坚定地向知识经济迈进。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创新的理念,实施创新的教育,培养创新的教师。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的创新教育,围绕“创新”三层次核心内容展开,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网络数字化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形式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网络数字化教育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面貌,丰富和影响着我们的办学形式,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网络数字化教育使教育由单向知识传递转变为互动式能力培养

宽带网络、云技术、智能终端等创新科技,促进了更开放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及组织形式创造了新的可能。越来越多的学校借助信息技术,建设了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课程资源库,建成与各学科动态的数字资源系统。部分区域还建设了专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所有师生、社会公众都能自由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使学生通过网络获得最优质的课程,掌握人生发展的主动权。此外,为了满足广大社会人群终身学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构建教育公众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宽带等渠道,为众多网络教育机构和广大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优质资源的共享,提高全民的教育质量,极大地促进了公平教育。

(二)网络数字化教育使得学习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在校师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可以在无所不在的交流平台上获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利用数字化交互技术,学习内容以更丰富的视、音、图、文等形式展现,传统纸质课本将升级为电子书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更全面直观的体验。依托科技发展,“学习”将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电子课本。他们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特点,自主设计学习进度,在网上主动分享学习经验,在团队探讨和互动实践中取长补短。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更加灵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目标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中自然完成。学习的过程也将超越课堂及校园的围墙,向人的一生无限延伸,“终身性、全民性、泛在性、灵活性”的学习将成为可能。

(三)网络数字化教育推动教育管理机构向精细化管理变革

管理水平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信息化应用已经深入到校园日常教学、科研和生活中,帮助学校管理者获取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信息;为学生在线选课、成绩查询、学习交流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敏捷高效的信息管理,特别是互联互通、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校园运营效率。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了流程的整合及多部门业务衔接。通过信息化的整合,人才培养机制、科研项目管理、采购审批等环节的流程得以畅通流转,这提高了各个部门沟通效率,使ICT服务于各项管理业务的核心。通过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整合IT系统和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校务管理提供支持,为动态监测、决策分析提供参考和支撑,从而实现人力、财务、物资等资源管理效率,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要实现学校信息安全工作,既要对不良行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也要有良好的舆论引导和培养,这些都需要相应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软件的保障,最终真正创建绿色健康的和谐的校园环境。

菊花(小学生借物喻人作文)

中国教育未来总体发展趋势是从?

20条经典英语谚语合集

相关文章:

北京故宫小学小练笔50字

学科网的优缺点?

适合小学生有关中国梦的诗歌朗诵的题材哪有啊?小学三年级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为了祖国富强小学生该怎么做?

小学生我的中国梦建设美好和田主题作文

我国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其组成单位一般包括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大纲是?

...认识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中国未来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实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