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配置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分配,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以及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分配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上好一堂高效的课,可以体现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业务能力。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与智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 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紧扣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 配套读本、 教学挂图、 工具书、教辅资料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 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 我们应与时俱进,变简单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追答:
3.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 将校园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用来作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 以熏陶学生,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 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 关注书本, 忽视人本, 强调个体, 缺乏合作, 使学生的思路变得越来越狭窄。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将音乐、美术、科学、数学都变成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 组织实践, 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 在乡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乡土文化朴实、生动、 富有人情味儿, 处处洋溢着 “真、善、美” 的气息。 乡土文化包括本土的历史文化,比如文峰公园,荆门历史;饮食文化如:盘龙菜、惠峰酒;曲艺文化,采莲船、花鼓戏;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这些都将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2. 在地方自然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地方自然资源包括各个地方的植物、 动物、山川、 河流等资源。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 既可以利用丰富的物产和秀美的山川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3. 在游览名胜古迹中开发课程资源。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 并将其融入到学习资源的范畴中。我们可以通过 “游名胜, 玩语文” 的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 又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