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孩子3-6岁如何教育?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性活动,正规的学习活动,或者说,以学习为主导活动,是从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开始的。

学前儿童也有自己的学习活动,这就是幼儿园的作业,如故事、音乐、美工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婴儿时期的学习,也不同于学龄时期的学习。

小班儿童的学习是跟游戏分不开的,是在游戏当中进行的。儿童总是把作业的任务当作游戏来完成的。例如,通过数学游戏就能更好地掌握计算。而且,儿童在做作业前,并不经常能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计划和预见学习目的的实现,如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完成什么样的作业等等。在作业中,儿童感兴趣的是活动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力图去完成什么任务、实现什么目的。

中班儿童在教育影响下,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开始能把作业和游戏分开,虽然他们仍喜欢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但他们逐渐知道在做作业的时候不能随便游戏。而且,他们开始能对自己的能力采取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在学前时期的后半期,才有可能把教学分为各种专门作业。在这些专门作业中,儿童更好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习的能力,这就为儿童进入小学从事正规学习作了准备。

近些年来,由于对学前儿童学习潜能的进一步认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的问题,由此也引起一些争论。有的人认为,幼儿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代,过了这个时期,就永远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但也有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这个时期,以为人的一生的心理的发展完全决定于幼儿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弥补,这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当然,不顾儿童的身心情况,让他们从事过分紧张的学习活动,超越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肯定是有害的。

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开展五大领域的教学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3-6岁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孩子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一生当中,人格塑造、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3-6岁会遭遇孩子的第二个性格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是1-2岁之间),因此,父母在帮孩子培养各种良好习惯和塑造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同时,在孩子叛逆时期,怎样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尤为重要、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孩子在1-2岁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会由以前那个乖宝宝,变得叛逆,任性,不那么听父母的话。出门看到玩具就想买,不买就耍泼。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要是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甚至还有自我意识更强的孩子,遇到有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往往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往相反的方面去做。
等到3-6岁,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通常表现为:1、不听父母的话,跟父母唱反调,父母让往东孩子偏偏向西。2、对自己相关的事情更有自己的想法,通常不会听取父母的意见。3、除了上学的时间,更希望父母多一些的重视、关心和高质量的陪伴。逐渐成为父母的“跟屁虫”。
对于以上孩子这些叛逆期的表现,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要一味的以命令式的口吻去逼迫孩子一定要马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但不会立刻去执行,还会对父母的强制命令感到反感,不利于后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比如,完饭过后,孩子玩拼图正起劲,我希望孩子现在去洗澡睡觉。很多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都会直接对孩子说:拼图收一收,赶紧去洗澡了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试想想,如果你玩游戏正玩的兴起,被人突然告知要马上终止,你是什么感受?孩子其实也一样,很多孩子通常也会说“我不要,我要玩拼图!”孩子不会讲究方式,只会直接的表达出他们想要的。通常我都会对孩子说:“你是想拼完拼图再去洗澡呢?还是想先洗完澡再接着回来拼图?如果洗完澡回来再玩,妈妈可以陪你一起拼。”不管孩子回答哪种,记得,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直接来说,先洗澡还是先拼图,本质上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给孩子多一点尊重和选择,其实没什么不好。亲子关系融洽的融洽,才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