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皮影是陕西省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怎么样保护皮影这类非物质文化遗?
皮影艺术在中国民间曾经广为流传,作为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由来已久,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它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在历代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民间更是广为流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这门独特艺术却濒临消亡。如何保护这门艺术,并让它推陈出新,更好的融入到现代生活中,不仅是皮影艺人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代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1 皮影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皮影艺术的造型和雕刻艺术有一定的讲究,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在造型方法上受到佛教、戏曲、民俗文化非常深刻的影响,吸收了镂空艺术如民间剪纸、纸扎、寺庙雕像和壁画艺术的影响,特别是窗花剪纸,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向往,也因此广为大众所喜爱。但是皮影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一套完整的皮影戏箱需要一个技艺高超的刻工至少三至五年方能刻出来。
中国皮影艺术兼备了艺术审美和社会娱乐的双重特性,在民间源远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枝独秀,随着历代人口的迁徙、战争、文化交流及宗教活动而流布于全国,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流派,深受民间喜爱。历史上曾经有过或现在仍有的皮影戏活动的地区(省、市、自治区)就有28个,以北方皮影、西部皮影和中南部皮影尤其有名。但是这种活态的民间戏曲样式正在逐步没落,艺人正在逐渐消失,如今已是一个濒危剧种,国家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许多喜爱皮影艺术的人士也自发形成了一些保护组织,但这些做法成效甚微,想从根本上保护这门艺术,让它继续发扬光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2012年的《星光大道》上张学敏一段皮影表演,抓住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眼球,也重新勾起了人们对皮影艺术的回忆。通过对皮影艺人们的调查,皮影艺术的落寞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皮影艺人渴望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得到肯定,在一定程度上,皮影艺术史可以视为艺人的心态发展史。很多皮影艺人依然对皮影戏非常钟情,自己能唱能雕,技艺全面,但是现在唱戏的确不挣钱,使得皮影戏后继无人,虽然有改进的打算,但却无能为力。由于受到经济的冲击,很多艺人不严格要求自己,不把艺术当艺术了,没有人深入学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皮影戏生存的困境和前途。(2)皮影戏后继无人,技艺马上就要灭绝了,单靠艺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希望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3)因为发展前途和经济效益问题,很多艺人选择了放弃,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河南罗山县有260多名皮影艺人,其中有120多人已经放弃从艺,因为觉得皮影戏没有前途和经济效益,自己主动放弃的和在演出与不演出皮影戏之间挣扎徘徊过一段时间,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的占相当大一部分,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还在坚持;(4)保护皮影艺术的政策在执行上没有落实到底,对艺人的心态和皮影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很多艺人认为皮影马上失传了,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艺,也不愿意传授给外人,这也许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2 皮影艺术的艺术价值及传播价值
皮影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又是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不仅海纳着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曲艺、雕刻、民俗历史精粹,浓缩了浓郁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同时也参与着整个民族艺术繁荣发展的进程。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一直受到外国人的喜爱,在土尔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电影发明的先行。
皮影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国内很多地方戏如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都是在当地皮影戏曲调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新剧种。皮影人的设计与制作为美术设计提供了难得的素材,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新的作品在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中渗透的民族精神,也更加有生命力。皮影戏在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融合了当地民族乐器、民歌小调等音乐体系的精华,唱腔丰富,板式也丰富多样。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3 皮影艺术的保护
皮影艺术曾经在百姓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如今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娱乐手段充斥,这门艺术也应该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适应现代文明的进步。
国内也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以陕西环县为例,作为西北原生态文化的代表,早在21世纪,环县道情皮影就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政府和艺人群策群力,为皮影戏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在200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2003年环县道情皮影成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10个试点之一。政府制定《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传承暂行规定》和《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传承实施细则》等地方法规,为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政策支持。随后政府组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完成了《环县道情皮影戏班分布图》、《环县道情皮影表演艺人传承图册》、《环县皮影荟萃》、《环县道情皮影戏班名录》和《环县道情音乐集成》等画册和书籍的绘制和编撰。皮影艺术也进入中小学美术、音乐课堂,从孩童开始就了解皮影,让这门艺术不断传承。同时成立皮影产业开发机构,艺人从事皮影演出和雕刻,产品从单一的皮影工艺品向多样化迈进,形成挂历、桌历、皮影戏光碟、磁带、画册、扑克、口杯、工艺地毯、书签等8大系列60多个品种。进一步着手研制开发皮影航空纪念品、仿古皮影、皮影刺绣服装、宾馆装饰品、儿童皮影游艺产品、皮影个性化邮票等系列新产品,寻找新的途径和市场。成立雕刻公司,作为产业带动皮影艺术的发展,调动了艺人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环县皮影品牌的价值,增大了环县皮影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借助外力来发展和保护皮影也许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和机会,但是皮影自身是否也应该注入新的东西,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重新成为人们欣赏和娱乐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皮影戏自身变得更加贴近现代,贴近大众是必要的,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门艺术才会走的更加长远。具体的方式比如编排一些现代的剧目,反应现代人的生活,年轻人或是好奇心强烈的小孩子应该会感兴趣很多。另外一种是数字化的皮影,也就是说直接搬上荧幕,也许缺少搬小板凳坐在画布前看戏的感觉,但是这种方式更为直观和方便,易于实现,相信对于宣传来说更能省时省力。
4 总结
通过人为的方式增加皮影的影响力,通过皮影自身的改变增加更多的观众和喜欢它的人,使这门艺术得到传承。皮影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永葆青春,是因为它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的谋求改进,适应了大众的需求和口味,在现代生活中,是不是同样也适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