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自然教育就是要训练孩子的眼力、专注力并增加他的自然知识与经验,去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完美,从而学会欣赏自然、尊重生命以及开发想象力。
儿童自然教育的意义与使命
文|摄影 徐仁修
(徐仁修,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15岁开始野外游历,抛弃世俗名利,周游世界探险旅行。其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出版界最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等。)
一颗飞舞着、想要扎根土壤的种子
一、大自然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作用
自然环境对幼儿的神经系统有着镇静作用,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森林往往能引起我内心的平静与愉快的情感,于是我的一切愁闷都会在这种情感中消失,使我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自然环境中的山山水水都是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条件。幼儿成天在室内身体得不到锻炼,只有在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沐浴到虫族的阳光,通过跑、跳、攀、爬等动作充分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同时视觉听觉触觉等因此受到大量的锻炼和提升。这一点从《蓝皮书》中得到了验证:在户外游戏活动对自身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多项调查中,多个选项都获得超过90%被调查孩子认可,包括好奇心增强,身体更好,动手能力提高,结识了新朋友,比以前更会玩了,扩展知识结构,变得更坚强,更喜欢大自然,自理能力提高,以及变得更快乐。使幼儿的身体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大自然对幼儿智力教育的作用
大自然是幼儿最初获取知识的丰富源泉,自然环境中的万事万物直观具体,使幼儿在接触中懂得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自然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卢梭指出:“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要尽量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以促进身心发展。卢梭注重活动的功用,他特别强调直观教学原则,反对滥读书、读无用的书。书看多了,反而使我们不去看世界这本大书了。他认为儿童对于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切了解事物的意义。这种主张对反对封建教育灌输脱离生活实际的书本知识,无疑有很大进步。卢梭主张儿童应在生活经验中接受教育。譬如,当儿童犯错误时,要使用“自然后果法”,目的是“为了使大家明了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食其果,感到不方便或痛苦之后,他就会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室内自然角和走向大自然的室外教育功能,一年四季应多带幼儿走出去,提高幼儿的认识辨别能力,锻炼幼儿感知觉,发展幼儿思维。自然环境中的事物都是千丝万缕相互联系的,当幼儿通过第一步的观察进入第二步了解其内在关系时幼儿的思维也就得到了发展。
三、大自然对幼儿进行德育的作用
自然环境可以建立幼儿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一个人最不容易忘记的是童年时代的美好时光,最不容易忘记的是故乡的山水风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拒绝国外优厚的报酬和物质条件,克服了重重困难,毅然回到了依然贫困落后的祖国,献身于祖国的地质事业,也正是由于他没有忘记童年时代生活过的故土,忘不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忘不了儿时曾经游泳过的小河和放过牛的山川。这种对故乡的爱,也正是源于童年时代对大自然的一些愉快的体验和留恋因而产生深深记忆。
另外自然环境还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幼儿在大自然的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毅力,不怕吃苦,还需要同伴间的相互团结与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与相互帮助对德育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自然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不仅能够使其获得更高的知识,重要的是使幼儿产生情绪体验,触动幼儿的情感世界,为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林间最后的小孩》作者理查德.洛夫也在书里阐述了这一点。
四、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作用
现代人常说自然美,意即未加任何修饰雕刻的美。而这一点恰恰是自然环境中所具备的。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声响、形态、芳香,都是实实在在的,如蔚蓝的天空,变化多端的云彩,青青的绿草,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园,茁壮的庄稼,壮丽的山河以及鸟儿的歌唱等等,这一些都对幼儿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使幼儿感受都什么是美,使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培养。乌申斯基曾把“芳香的田野”以及“玫瑰色的春天和堇色的秋天”称为“教育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