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问起如何陪伴孩子时,很多人都会认为这还不简单,和孩子在一起不就是陪伴了吗?真的是这样吗?你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父母和孩子都在家里,爸爸拿着手机坐在沙发的一端聊微信,妈妈坐在沙发的另一端看手机追剧,孩子自己坐在一旁玩电脑游戏,这样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吗?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没有什么比陪伴更重要的事情了,那么父母该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呢?
首先,用心地陪伴。陪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你坐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我认为这算不上陪伴,因为你们之间没有互动和交流,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比如,一起搭积木、一起画画、一起做手工,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起想办法解决。
陪伴孩子就要一心一意,不可心猿意马。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总是做着或想着自己的事情,看电视、聊微信,或者和别人聊天,这都算不上有效的陪伴,也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边的快乐与幸福。
其次,及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困难,这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需要你在身边安抚他紧张、焦虑的情绪,引导他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帮助孩子渡过难关,这对他的成长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保证充足的陪伴时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至少要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否能做到呢?
不要以忙为借口来拒绝孩子,或许你认为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更好,那么,你认为还有什么事情比陪伴孩子更有价值、更重要的吗?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上的失败。说的就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他愿意依偎在我们身边,听我们讲故事,和我们一起游戏的时间,就那么几年,等他们长大了,他就会飞走了,到时候你想陪伴他,他都不需要了。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好好陪一陪孩子吧,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有父母陪伴更幸福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为何要多陪孩子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认为孩子平时玩的游戏只是无意所为,其实玩游戏隐藏着他们心理行为的“天机”。心理科医生指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去多玩游戏,因为游戏可以让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释放,对以后孩子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自主玩耍:填补思维的缺口
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掌握无疑是不完善的。在由好奇心引导的自由玩耍中,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他们思维中的缺口,就在这个过程中被填补上了。
玩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跟早教中心的课程类似,在一定的时间内安排孩子做这做那,达到训练和启蒙某种能力的目的。这种方式,做得过分,可能拔苗助长,但恰到好处的时候,根据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研究,确实可以帮助孩子发挥潜能,将其能力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孩子的现有能力与可以达到的能力之间有一个距离,经过成年人有组织有意识的启蒙教育,孩子可以超越这个距离实现智力上的跳跃。
自主玩耍,即不含任何明确功利性目标的,不预先做任何结构上的安排,给孩子一段时间,由他去支配的一种玩耍方式。自主玩耍中,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好玩的东西和活动的时候,发呆也可以。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相信自主玩耍是孩子自主决定去探索和学习的时候。他这样阐释自主玩耍对孩子了解和掌握世界的重要性:“如果有可能让我们看看孩子的思维,看他们的思维中有哪些缺口最需要填补,那么我们就可能去填补那些缺口,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哪里变形了,哪里是不完整的。我们无法跟孩子对世界的理解直接接触。为什么不能?首先,因为从很大程度上,他对自己的理解大多都意识不到。第二,他还没有这个技巧,能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第三,我们没有时间。”而自主玩耍,由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做的正是填补那些孩子思维中的缺口的工作。
自主玩耍:学会解决问题
把颜色涂在框子里,用透明胶带将两个盒子粘在一起而不缠到手上,汽车轮子掉了再把它插上去……孩子随时随地都需要解决问题,哪怕是你觉得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到耐心,得到自信。
灵活性:天泽跟外婆玩毕家爸爸设计的数学启蒙游戏。其中一个规则是一方出的牌是10的话,那么另一方可以放两2张牌出来,加起来比10大就可以转败为胜。天泽玩了几次后,开始在每当外婆出10的时候,转过身去选两张相加一定超过10 的牌来出。外婆说天泽耍“老千”,爸爸则说天泽的数学还不错。是的,对4岁的孩子来说,可以敏捷地做到10以上的加法很不容易了,但更重要的是,天泽其实是在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来灵活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牌德”问题倒不那么重要了——等他以后跟同伴玩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教训”他。
耐心:在玩耍中,因为没有特定目标和时间的压力,孩子可以反复实验,不断失败,直到找到某种答案或解决方式。此时,孩子唯一要满足的是自己的好奇心——而这是所有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北辰两岁的时候,在浴缸里洗澡,给他一块泡沫板子,他往上面放小人儿,放一边,板子斜了,小人儿掉进水里,试着放中间一点,再试放两个小人儿,两边各放一个,在两边对称位置上各放一个……北辰从小是个精力格外旺盛的孩子,但是看他那次专心地倒腾了半个小时的小人儿和泡沫板之后,我们再没有担心过他将来会多动。
自信心:还有什么比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更让人自信心大长的?我永远记得北辰两岁多时第一次自己爬上树后的骄傲和兴奋表情。即使那棵树不过1米多高,最低的枝桠只有二、三十厘米。但那是他第一次没有成人帮忙自己爬上去的,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能够做到。
“我能做”,我相信是孩子最需要具备的品格。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成年后的生活里,一定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有一个“我能做”的信念,孩子就能做到、就能去克服。对我来说,这甚至比孩子们会“1+1=2”更重要。
心理专家认为,很多父母不在意孩子们玩游戏,甚至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玩游戏,就认为是贪玩加以制止,其实孩子们由于不懂得跟大人沟通,其心理和行为往往通过游戏来反映,玩游戏是一种内在压力的释放过程。而对于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孩子,玩游戏也许是最好的“解放”。
资料来源于:《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自主玩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