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育子女,主要是从忠孝节义这四方面来要求的:
1、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第一要义,教育子女要尽孝;
2、如果国家有难,在忠孝难两全时,要以大义为重,大义就是尽忠,在忠孝选择时,要以忠为优先,教育子女要尽忠;
3、节是指做事讲信用,守规矩,古人对礼上的规矩要求很严,没信用没规矩是很严重的事,教育子女要讲信用;
4、义是指义气、情义,教育子女要做人要有情有义。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体质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任务,为了健康培养下一代,亚里士多德指出应当实行优生,并要求母亲亲自哺乳,这样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五岁前不能教儿童学习任何功课,他们的活动应该是游戏和听故事。
他把儿童身体健康作为其心理发展的前提,也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要求为儿童创设一个纯洁的、健康的教育环境。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把古代学前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西方后世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小孩子的教育是怎么样的
中国古代信仰儒家思想,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通常古人都很看重礼仪孝道,但是这种宗教教育多少会抑制孩子天性发展。
孔子为我国教育做了哪些贡献?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儒学,是我国儒学的一代鼻祖,他是历史上弟一个大力提倡私学的倡导者,孔子提出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孔子面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慨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为了扭转乾坤,净化风俗,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礼乐观念,在《论语-八佾》篇,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特别说明:”乐”在这里并非音乐的意思,而是礼乐!礼乐是外在的,而仁是内在的。
孔子身处乱世,面临贵族旧制的瓦解,社会阶层激烈变化,而文化方面也是圣贤不明、百家齐放。因此他力图复兴礼乐,希望挽回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
然而,他同时也认识到,所谓礼乐,只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的根本。礼乐追根溯底也是发自人心的内在情感,对孔子来说,礼乐的真正意义就是正人心、塑造完美的人性心理。
所以,失去了仁这个内在核心,礼乐就不成其礼乐,而只省下一个无用的空壳了。这样的礼乐绝不是孔子所努力复兴和弘扬的礼乐。所以孔子的贡献是在以仁为核心的基础上来强调礼乐的践行。
我们所学的教育除了知识技能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好就是孔子的“仁”的思想教育,所以《中庸》也讲:“仁者,人也。”也就是说仁爱之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签。
因为大仁必有大德,大德必有大慈,大慈必有大爱,大爱必有大善。所以孔子教育的贡献是一个对和谐社会倡导的大爱,大善的贡献,孔子“仁”的思想教育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与依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